12/24/2011

宋代传世名画





北宋 崔白 竹鸥图轴 台北故宫
一穒白鸥一面叫着一面逆风逆流,涉水前行,水滨的竹和草都可以看出风吹之劲。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崔白善于描写与运动关联的花鸟生活,而不是一些静止的形象
南宋 李 迪 雪树寒禽图轴 上海博物馆
在南宋的全景花鸟画中,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肃穆,凄凉的色彩。此图是李迪的晚年精品

南 宋 桃花鸳鸯图轴 南京博物院
南宋 李 迪 枫鹰雉鸡图轴 北京故宫
李迪是少数能创作如此气势的全景花鸟的南宋画家。这件作品是南宋绘画中罕见的巨幅作品,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

南宋 雪芦双雁图轴 台北故宫
宋人 戏猫图
此图绘大小八狸奴,嬉戏於湖石、花丛、绮茵、绣榻间。衣架上有两道横枨搭脑,两端出头上挑,有龙凤圆雕为饰。开光圆坐墩又名绣墩,造型如鼓,上下彭牙作弦纹及鼓钉纹样,摹仿鼓面皮革帽钉的形式。有牙子内翻马蹄足彩绘梅花漆方桌,桌上置有插珊瑚树的梅瓶、三联尊及两漆盒。 据学者考证可能是明代宫廷画家的仿作

宋人 画牡丹 台北故宫
北宋 辽国 丹枫呦鹿图 台北故宫
此图旧题为五代人画《丹枫呦鹿图》,但从作品的形式风格而言,充满装饰趣味的空间陈置,以及如此丰富的色彩勾填,都不常见於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绘画作品中,有学者推测,这二件作品与邻近国家如辽国,甚至更远的中亚之间,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,由此,您是否也感受到画面所展现的异国情趣了呢

北宋 徽宗 瑞鹤图 辽博
不少人认为此卷是徽宗生平得意之作
北宋 易元吉 枇杷猿戏图 台北故宫
张大千认为枇杷猿戏图》应该是易元吉的“至精本也”。但图中枇杷实际上是槲树,故画名应称为--槲树双猿图


北宋 文同 墨竹图 台北故宫
苏轼有言:文与可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 这幅北宋墨竹是胸有成竹的文同君唯一传世画作,绝对的希世之宝


南宋 李迪 狸奴小影 台北故宫
1960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应美国有关部门的邀请,到美国各大城市举办“中华国宝巡回展”,在书画名作部分的展品中即有李迪的这幅《狸奴小影图》。为了配合此次国宝巡回展,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制作了许多展品的幻灯片。但美国有关方面特意嘱咐台北故宫博物院,在所有的幻灯片中,《狸奴小影图》的幻灯片一定要比其他的名作多制印一倍以上。而在中方人员看来,此图在许多的名作中甚为寻常,未见有何特别之处。但因美方坚持要求也只有为之照办。令故宫博物院的参展人员都没有想到的是,《狸奴小影图》幻灯片没有几周就销售一空,为之惊讶不已。

原来,美国的许多老妇人或儿童在参观时,大多数人对《狸奴小影图》情有独钟。他们大多看不懂青铜器、古瓷器、古书画等其他的中华国宝,但对画中这只灵巧可爱的黄色小猫却视为“宠物”,几乎是人手一份,人见人爱,也使得中、美双方都“利市”十倍。居然使得这只宋代的金色小狸奴名扬北美,而其他的中华国宝竟为之黯然失色,也令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大跌眼睛,啼笑皆非。所以在多年之后再回忆此事,尤为之津津乐道,称为“传奇”。


北宋 徽宗 腊梅山禽图 台北故宫
此幅有宋徽宗自题“山禽逸矜态,梅粉弄轻柔。已有丹青约,千秋指白头一诗”,借双关语意,表述自己作这幅《腊梅山禽图》构思立意的初衷。有学者认为北京的芙蓉锦鸡图与此图本为一套,或是出自同为画院高手代笔。


北宋 徽宗 芙蓉锦鸡图 北京故宫
本幅右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“秋劲拒霜盛,峨冠锦羽鸡。已知全五德,安逸胜凫鹥”,右下书款“宣和殿御制并书”,草押书“天下一人”。



北宋 崔白 双喜图 台北故宫
此图是北宋花鸟画最精彩的作品之一,也是崔白存世第一名作。 与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同列为台北故宫限制展出文物
宋人秋荷野凫图 轴 台北故宫
一只野雁蹒跚走向水边凸起的平石上,凝视著远方,不知是在寻找什麼,还是在等待什麼,它的神情真挚,颇为动人。而雁足踏著红蓼花,背后衬托残荷败叶和莲篷,有著浓浓的秋意,更显现出了孤雁那份萧瑟的意味。画雁用双钩填彩的方式,色泽以墨色为主,略加赭石和花青;其余景物也多用此方式,仅画草则较近於没骨法,不但笔笔精谨,且情韵生动,虽画面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沈暗,却仍不减其所展现出的宋代绘画韵味。



南宋 李嵩 花篮图 台北故宫
存世李嵩花篮图有三,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,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一藏日本,幅上皆款书“李嵩画”,都钤“项子京家珍藏”鉴藏印,表现手法一致,唯花篮编法和篮中花卉有别。藏北京故宫者,篮中为蜀葵、萱花、栀子花、石榴花和夜合花等夏季花卉;藏台北者篮中为茶花、梅花和水仙等冬季花卉;藏日本者篮中为碧桃、海棠等春季花卉。李嵩花篮图当时应该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景

北宋 赵 昌 竹虫图轴 东京国立博物馆
赵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,以墨骨法著称于世。赵昌目前没有可靠的作品传世。这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赵昌的风格,但年代已经在南宋中期

北宋 无款 山花墨兔图轴 台北故宫
这件作品并不大,却刻画的异常传神,是宋代画院高手的佳作。

北宋 赵昌 岁朝图 台北故宫
诗塘上乾隆皇帝题曰:「盖画幅本大,或有破损处,为庸贾割去,别署伪款,所存已非全璧。」而从画幅边缘裁切的不甚自然来看,当有此可能性。(注2) 幅中梅花、山茶、水仙和长春花,以朱砂、白粉、胭脂、石绿画成,再用石青填底,色彩明丽,显得富丽堂皇。其构图特殊,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,布满整个画面,丝毫不留空地,整齐严肃,极具装饰的效果。在宋郭若虚的《图画见闻志》中提及,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「铺殿花」的绘画作品,为宫院挂设之用,必需位置端庄,骈罗整肃,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(注3),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,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
宋 朱绍良 菊丛飞蝶图 北京故宫
北宋山水画成就尚有元代山水可与之比肩,而花鸟画成就则历代无出其右

北宋 徽宗 溪山秋图 台北故宫
徽宗传世山水画总有三幅,北京故宫的《雪江归棹图》,日本的《横麓晴云》以及此幅《溪山秋图》。但据考证,三幅均非徽宗真迹而是画院高手的代笔之作

北宋 范宽 临流独坐图 台北故宫
此幅被录为范宽作品,实际上是郭熙流派的画作且能看出李唐画风对其的影响。 准确的说此图是范宽格局,郭熙笔意,李唐技法的南宋初期复古山水佳作

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 北京故宫
两岸故宫各藏有一幅王诜 《渔村小雪图》, 学者多认为北京故宫即此图为真迹。 此卷以披麻皴表现峯岫岩峦,以苦绿染天空、溪流,并参用北宋画家郭熙蟹爪法写树,且於树梢、枯笔上勾,林杪、船篷处傅粉,生动地再现了天光隐约欲晴,万物在阴霾中萧瑟生辉之景。刻画谨严精炼,韵致高华腴润

南宋 萧照 山腰楼观 台北故宫
南宋山水的特点是只画半边山水,这幅就是明证。 这种绘画形式与北宋主山堂堂的巨碑山水形成强烈对比。 前人多讥笑南宋画的是残山剩水,半壁山河。历史评价也不如北宋山水绘画高

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
此图是台北故宫典藏的又一宋画神品,是中国现存最早拥有画家落款的绘画作品。 在画家地位十分低下的北宋中早期,郭熙敢明目张胆的在画中留下自己的名字,足见作者自己对此幅绘画的自信。

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
此图被誉为“宋画第一”,是中国山水绘画不可逾越的高峰,在东西方各种美术专著及课本中出镜率极高,俨然成了中国绘画的代言人。

宋 无款 溪山暮雪 轴 台北故宫
此幅仍具“主山立于画面中央”的遗风,但已脱去山石充实的北宋风格,全幅虚空处几占有二分之一,显露出南宋山水的风味。在表现树石上,继承李唐之影响,但画树与斧劈皴的技法趋于精巧细致,与马远、夏圭 (活动于十二、三世纪之间 )派倾向粗犷简逸相异其趣


北宋 李唐 万壑松风图 台北故宫
台北故宫镇馆三宝之一,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富盛名的杰作之一









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北京故宫藏
此图是中国早期青绿山水最杰出的作品,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。